作者:郑学富
发布时间:2023-03-27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乾隆款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附图)。仿古铜器扁壶形制,小口,直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颈部有两个透雕夔龙形耳,腹部两面开光内斗彩绘江南农耕小景。宋代诗人释智愚有诗云:“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斗彩起源于明宣德时期,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瓷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有争奇斗艳之意。清乾隆款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制作工艺非常精致,釉下青花的轮廓描绘细腻,填色精准,反映出当时瓷器绘画工匠的严谨。壶侧用青花勾纹饰,内填矾红色花卉,间绘蝙蝠、莲花、如意、万寿、编磬图案,寓意为家园长庆、福增寿长、吉庆如意。底部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款。该器物为清代斗彩精品,题材在官窑瓷器中十分罕见,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图案新颖,是乾隆官窑中的绝妙之作。
《耕织图》最早为南宋时的楼璹所绘。他在任于潜县令时,跑遍于潜县治十二乡之周边乡村,深入田头地头,出入农家,与当地有经验技术的农夫蚕妇研讨种田、植桑、织帛等经验技术得失,绘制出《耕织图》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耕织图》描绘细致入微又富有艺术感染力,为研究农业特别是农具留下了无法从文字资料中得到的珍贵资料。他将图呈献给宋高宗,得到高宗赞赏和召见,并将《耕织图》宣示后宫,获得吴皇后题词,一时朝野传诵,从而引发了“耕织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二次南巡时,意外得获《耕织图》,感慨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璹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其后,乾隆帝又收集和翻刻《耕织图》,该图的摹刻之风和推广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第二次高潮。《耕织图》不仅出现多种翻刻版本,而且还被移植到其他艺术之中。如在瓷器彩绘中,《耕织图》成为一种特殊题材和特有纹饰,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现,采用中西相参的画法,精美非凡。
乾隆款斗彩农耕图双耳扁壶,两面各绘耕地和耙耨两个场景。如“耙耨图”中,农夫头戴斗笠,立于耙上,执鞭催牛,叱牛牵引,正在一片水田里耙地。田边坡地起伏,青草萋萋,鲜花盛开,树木葱绿。空中祥云飘飘。近处两棵绿树挺拔,田埂上站立一只家犬,正在观看主人劳作,平添了几分生活情趣。从图可见正值江南春寒料峭、春雨绵绵的时节,农民为不误农时,栉风沐雨,坚持耕作,稼穑艰难可想而知。康熙帝曾为“耙耨图”题诗云:“每当旰食念民依,南亩三时愿不违。已见深耕还易耨,绿蓑青笠雨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