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一架老120”照相机

作者:汪志

发布时间:2023-03-07 17:33:53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说起120老照相机,如今的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或者没有听说过。其实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20照相机可是一件奢侈品。这不,妻子在家整理物品时,翻出了一架我曾经使用了多年的老120照相机,虽然外面的黄皮外套磨烂了,背带也断了,但仍然显得十分亲切……

上世纪80年代,我在甘肃省甘南州的一个小县城上班。由于那时文化娱乐少,业余时间我爱上了新闻写作,并经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些“豆腐块”。一次,我去州政府所在地出差,顺便去经常投稿的州报社送一篇新闻稿。编辑告诉我说,报纸现在严重缺新闻照片,能不能多提供些新闻照片?我说我不会拍新闻照片。这个编辑立即领我来到该报的专职摄影记者办公室,叫对方教我如何拍新闻照片。由于经常在该报发文章,这个专职摄影记者也知道我,立即当起我的老师来,并领我来到他的洗相暗室,指着那些挂在墙上刚冲洗出来的各类黑白照片。于是,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拍新闻照片。

可拍新闻照片要有相机,那个年代这可是普通家庭的大件物品呀。刚结婚成家且有了孩子的我,哪里有钱呀?有道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天,我路过县城街头时,看见一个人在墙上挂了一块白帆布,脖子上挂了一架120照相机来回走动。这叫“流动照相馆”,那个年代非常普遍。我立即上前与他攀谈起来,问对方有没有备用相机,我想临时租用,按小时付费,所拍新闻照片由他冲洗另外付费。交谈之后,双方一拍即合。

那时拍新闻照片是个烧钱的事儿,不像今天,拍多少都行,存在电脑或手机里。那时还要买胶卷、冲洗胶卷、放大洗印,还要投寄到报刊,最后采用不采用还是未知数。此外,使用过120相机的人都知道,这种机型一盒胶卷只能拍12张长方型照片。由于租用相机,成本较大,我设置了16张正方型,每次多出来4张。新闻照片洗好后我再一张张粘贴在稿纸上,写上具体内容,投寄给各报刊。我拍的很多新闻照片不断刊发在省内外报刊上,这一租就是好几年。

一次我又去州报社送稿时,摄影记者听说我租相机拍照片的情况后,非常感动。他当即拿出一架大半新的120照相机对我说,因工作调动,他不久将离开报社,这架相机半价卖给我。他告诉我,有了相机后,必须有自己的洗相室。他教了我如何冲洗相片、设暗室,还送了我显影液、相纸和定影液。回来后,我用小木箱和灯泡,做了一个曝光箱,在天黑后关上门拉上帘,开始自己冲照片。在红色灯光下,看着泡在液体中的相纸出现了画面,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还有点从事“地下工作”的感觉。

经常出差的我每次出门,都将笨重的120相机装进背包里,随走随拍,随拍随地冲洗。记得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省内某报社举办迎亚运新闻摄影比赛,我用120相机拍了一张新闻照片参赛,竟获得了二等奖。主办方奖励了我一架135照相机,实践过程中,我发现135相机一次要拍完36张才能冲洗,时间长,且冲洗的底片薄而小,照片反差度不够;而120相机底片大而厚,冲洗出来的照片效果好。于是我重新拿起了120,一直用到市场上已经买不到对应胶卷为止。

120相机陪伴我的岁月里,我一共在全国各类报刊刊登新闻照片500多幅,有20多幅新闻照片获奖。如今120相机拍下的那些冲洗后的厚底片,装满了几大文件袋放在家里留作纪念呢。

一次,听见小区内有一个外地人收老件物品的,妻子兴冲冲地拿着这个老120相机跑下去问能卖多少钱。对方给价500元,妻子问我卖不,我直摇头。

别说五百了,五千、五万也不卖,不是为了钱,而是人生的一种情怀和念想……

责任编辑: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