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徐闻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

作者:潘玉毅

发布时间:2023-03-07 17:26:12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徐闻古港旧址位于今日徐闻县西南五里乡的二桥、南湾、仕尾村一带,港口南端约十公里外的海上有头墩、二墩、三墩三座小岛,岛与岛之间连环相生,风景优美,为古港编织了一道玉璧般的天然屏障,素有“瀛岛联璧“之雅称。

港名徐闻,听起来像是一个人的名字,温文儒雅,实为雷州半岛南端的一个古老县城,建制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属湛江管辖。因其靠近海边,海浪翻腾,与礁石、堤岸互为冲撞,发出的响声十分渗人,往来之人不得“徐徐而闻”。因为不得,所以渴求,“徐闻”二字代表了当地老百姓对于海波宁静、宜居宜业的憧憬和向往。

徐闻县旁徐闻港,似乎早在设县之初,古港便已存在于此,至于它具体形成于哪年哪月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后世之人虽有心考证,也无从查找。不过,徐闻古港的历史源头虽不可追,始于西汉时期的一次远洋航行,却奠定了它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超凡地位。

每一次远行,无论行多远,途经多少驿站,定然有一个终点,也有一个起点。如果有人问及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徐闻古港注定是一个避不开的名词。

事实上,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很多,比如徐闻、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等,而徐闻和合浦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一批。大约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87年之间,汉武帝派遣黄门译长面向全国招募海员。组队完成之后,他们带着丝绸、黄金等物品,乘坐大船,从徐闻、合浦出海,沿北部湾向南而行,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至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返航。仅单程就历时一年有余。航程之长,史无前例。

这段传奇经历被东汉史学家班固记录在了《汉书•地理志》中,这也是正史中首次书写“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古港也因此顺理成章地被打上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的标签。

从徐闻古港出发的这次远航,本是汉武帝想开辟一条绕过匈奴直达西域的“蹊径”拍板执行,谁知没有如愿到达西域,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贸易通道。大船不断行进,船上运载的货物沿途售卖,有些则经由印度转销至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由于中国人买卖公平、态度友好,再加上商品物美价廉,所到之处掀起了阵阵抢购狂潮。作为交换,外国的香料、宝石、金银饰品、琉璃器皿、奇石异物等亦从海路运来中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增进了当时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诸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

可能是从这次远航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创收的灵感,汉朝统治者谋议良久,决定对沿海的港口城市加强管理,开通对外贸易,徐闻便是第一批试点。据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朝在徐闻县设置了左右候官,掌管军政事务和对外贸易。候官者,候人也,顾名思义,也就是古时候迎送宾客的官员,用于此处可谓形象。徐闻县境之南的空地上还建起了一个个大仓库,里面囤积着数量惊人、品类繁多的商品,以供应对外贸易所需。

众所周知,航海业只是西汉王朝的一个新兴行业,起步未久,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港口建设简陋不说,航海活动也以自发的、零散的居多。但从前人记载的种种史实可以看得出来,彼时的徐闻古港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俨然成为了汉朝沟通东南亚各地、印度洋彼岸的重要枢纽。

那个时候的徐闻古港,既是我国商船驶往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出发港,也是大秦(罗马)、天竺(印度)、波斯(伊朗)等国船舶抵达中国的目的港。远行的船只从这里出发,将国产的陶瓷器、丝织品运输到世界各国,并换回香料、琥珀、珍珠、宝石等舶来品,以供皇室享乐。同时,它也吸引着南亚、东南亚甚至非洲的商人带着货物来此贸易,故而“千帆竞发”是常有的画面。因往来船只太过密集,就连距离徐闻港十公里远的三墩汉港,也开始参与互市贸易,并为外国商船补充淡水、食品和货物,史称“大汉三墩”。

除了国家层面的对外贸易,民间的经商往来亦于此时逐渐形成。作为两汉时期重要的货物中转港和集散地,古老的徐闻港不仅停靠着众多远洋的大小船舶,同时也汇集了许多精明能干的中外商贾。

繁荣的对外贸易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时,徐闻富庶举世闻名,县城的规模更是扩展到一个特大城市的“尺码”。由于时常都能见到“商船如织人如蚁”的壮观景象,古港腹地的人们,也因此成了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

当时民间流传一句谚语:“欲拨贫,诣徐闻。”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想要脱贫致富,那就去徐闻吧”,观其语气,颇有点民国时期南北众人闯荡上海滩的味道。但由此,我们也能想见当年徐闻古港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助力。

遗憾的是,后来由于东汉三国时局动荡、远洋航路改变、古港泥沙淤积等原因,到了唐宋时期,徐闻古港也就渐渐地没落了。然而它与合浦古港联袂书写沟通东西的向海之路的传奇始终印在人的脑海里。2017年1月,广东十大“海丝”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揭晓,徐闻古港成功入选,同年9月,在正式投入使用的全国统编教材中,徐闻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首次被写入历史课本。似乎,当一个港口渐渐被人遗忘的时候,它也正在被人渐渐记起。

责任编辑: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