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舟
发布时间:2023-03-07 16:49:12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自幼勤学。在祖父蠡源公的培养下,他6岁启蒙,10岁就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他说:“读书是圣人之事,现在有的读书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地打牢基础,踏踏实实地对待它,来不得半点花架子。顾炎武开始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读书法。
首先,自读书之始,他就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并且做到持之以恒;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再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按照这种方法,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资治通鉴》书就变成了两部;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顾炎武规定每天这样温习书籍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历史学家钱穆称顾炎武读书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顾炎武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