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政协

《聊斋》里的“义虎”

作者:刘琪瑞

发布时间:2023-03-07 16:24:07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平素读书我尤爱读《聊斋》,“枕边书”常换,而此书一直置于枕边。临睡前翻阅三五篇,读着鸟兽花妖、狐仙鬼怪的故事入眠,梦里仿佛自己变成了古时的一介穷书生,与书中人妖精怪,演绎一段风花雪月或奇幻动人的故事。

蒲松龄也写老虎,《聊斋志异》里有关虎的故事不多,大概五六篇。《黑兽》刻画了一个不知名的黑兽形象,连老虎都惧怕它,臣服于它;《向杲》讲述了书生向杲幻化成虎、为兄复仇的故事;《大人》描述了可肩负二虎的奇女子力毙巨人的奇遇;《苗生》记叙了老虎化为豪杰与几个书生交往的经历。这些虎的形象,无论威猛豪爽之虎,还是怯懦谦卑之虎,都不甚分明,读后印象不深,仅是满足猎奇心理罢了。

印象较深的是《聊斋志异·卷十二》的《二班》,书中虎的形象有了温情,有了人情味。故事情节不复杂,一位善针灸的当地名医殷元礼深山夜行,遇到班爪、班牙二兄弟,也称大班、二班,恳请殷元礼为其母医病,他们的母亲鼻下口角生了赘瘤,痛不可触,寝食难安。殷医生又是艾灸,又是针灸,治好了老妪的病,大班、二班千恩万谢,以鹿肘相赠送回。三年后,殷先生又一次行医走夜路,不幸遭遇群狼,幸得两只老虎施救。先前病愈的老妪现出,邀其至家园歇息,遂殷勤款待。殷元礼方知大班、二班为两只大虎,老妪为母老虎也。这篇小说里,两只老虎成了义虎,为事母至孝的“孝虎”,有情有义,读后令人赞叹。

写虎更为精彩的篇章,当属卷五中的《赵城虎》。篇幅不长,仅五百余字,情节却较为曲折,耐人寻味。赵城县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妪,母子俩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儿子被老虎吃了。老妪跑到县衙哭诉,要求县官为其子伸冤报仇。县官无奈,假以答应,糊弄于她。哪成想有个皂隶李能可真“能”,吃醉了酒,不知深浅,主动请缨。老妪就缠磨上了李能,县官也限期捉虎。李能捉不到虎,挨了板子,又被老妪催逼,无奈之下,跪求于岳王庙。结果奏了效,一只虎俯首帖耳受缚,跟着李能到县衙受审。县官判令老虎充当老妪的干儿子,为其赡养终老,养老送终。老虎遵守养老协约,隔三差五为老妪衔鹿肉,投金帛。自此,老妪衣食无忧,还略有积蓄。数年后,老妪寿终正寝,亲友街坊为其营葬,这只老虎前来送丧,嚎啸雷动于坟前。此孝行义举感动了乡邻,建“义虎祠”以志纪念。

蒲翁的“聊斋”故事,经常讲的是儒家道德伦理,很多篇章涉及知恩、感恩、报恩。其中“孝虎”的故事读后更让人欷歔不已,感人至深。大千世界,百善孝为先,连动物们都知道知恩图报、孝老敬亲,何况人乎?清代晚期《聊斋志异》点评家但明伦在其《聊斋志异新评》中点评“义虎”时云:“人皆憎虎、畏虎、避虎而不敢见虎,不愿有虎,不自知其有愧于此虎!”世间为人子者,对照“义虎”,不应感之喟之而学之吗?

责任编辑:赵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