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文以战的革命生涯

——从军、从教、做编辑、做统战

作者:王华兴

发布时间:2023-02-20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文以战,原名文麟定,因抗日改名以战。1923年生于山西垣曲县西王茅村;1939年元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6月,副地级政治待遇离休。在52年的革命岁月里,他从军9年,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和保卫延安的战役。从教26年,由北京育才小学到大西北嘉峪关酒钢中学和兰州大学,视教学为天职甘做人梯。在编辑课本上,从小学到大学,精心缀织,创造了近20年无差错的奇迹。在九三学社工作6年,发展九三成员700多人,成立了除陇东、陇南外所有各地的九三委员会,促进了甘肃省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投笔从戎 驱外安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战宣言,点燃了许多爱国青年奋起抗日的热忱。这一年,文以战的哥哥文麟趾离家出走,参加了驻守在中条山的国军第17军。

1938年末,文以战离校回家,其父文畏三担心文以战像他哥一样离家出走,就在腊月二十日为他举办了婚事,想以家室来牵扯住他,结果无济于事。在婚后第三天的深夜里,他偷偷离家,与3位志同道合者,到阳城参加了八路军的晋豫边区游击队。

一个月后,游击队司令员唐天际见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安排他到司令部当文书兼任《黄河小报》助理编辑。同年秋,遇日寇六路进犯,唐支队周旋在晋城西北和沁水南的山沟里。到了冬季,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阎锡山趁机进攻“决死纵队”。随之,阳城、高平等县也发生了反共事变。为了击退反共高潮,唐支队编为八路军115师第二纵队新一旅第二团,以“决死纵队”名义进行反击,歼灭了阎锡山的独八旅和卫立煌第二战区的部分主力。

1940年夏季,新一旅到豫北、冀南开辟根据地,从事宣传工作的文以战由山西平顺到河南林县参加了“百团大战”,对平汉路进行袭击,拆毁铁路百余里、攻克日寇重要据点观台和水冶等。次年春,旅部派他到抗大六分校去学习,学校把他分到干训队的政治区,开的课是哲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他文化基础好,又爱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他服膺牢记,终身受益。

1943年,总校由太行回到陕北,文以战参加了延安肃反和毛主席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荒种地、买棉纺纱的生产自救运动。

1945年8月,日寇投降,抗大整体向东北转移,他被留在晋绥军区独四旅任宣传干事。

文以战在独四旅的日记摘抄

六月三日 将在冀村召开祝捷大会。军区要求独四旅派人参加筹备会工作。正值见喜村战斗结束,我带着战斗英雄二人、俘虏二人,及胜利品数件至冀村。晚上看吕梁剧社的演出,夜明珠做戏尚佳,剧社社长为罗林。

六月四日 了解战斗英雄材料及俘虏情况,写报告。战斗英雄王保熹,14团2连7班班长。见喜村战斗中带头连打下4个大院子,消灭了敌县政府、自卫队,解放43人……

六月十二日 编印反对阎锡山的传单。兵农合一“好”,男人当了兵,女人被人霸占了。兵农合一“好”,遍地长满草。又编写传单三份:一、阎锡山是什么人?二、看阎锡山又在干什么?三、军民动员起来,保卫麦收。

六月十三日 编印传单二份:一、184D潘朔端将军及全体官兵反对内战。二、智勇双全的李力世用空八音盒子缴获机枪。13团攻占文水宜头村。

1947年,跟随西北野战军独四旅,参加了保卫延安的战役。在延安失守后,胡宗南30万美式装备的大军扬言,在三个月内消灭党中央和陕北的解放军。文以战及时在《战斗报》上发出了:“誓死保卫党中央!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延安!”的号召,激发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雄心壮志。文以战从军9年,屡经战斗洗礼,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手里端着枪,敌人来了就开战;背包里装着纸和笔,没敌人就编报纸。刊登着胜利消息的《战斗报》仅两个小时后就到战士们手中。打羊马河,经过10个小时的激战,全歼敌135旅4700余人;蟠龙镇战斗,歼敌号称天下第一军167旅,少将旅长李昆岗被俘。如此几个战役节节胜利消息的及时报道,大长了部队的威风,大灭了敌军的士气。战士们高兴地说:“小小《战斗报》发挥了大作用,看着真来劲。”

从反击战开始,文以战一直以战斗报社记者身份跟随西北野战军独四旅,从“青化砭战役”开始,一直打出边区的宜川、韩城,又渡过黄河攻打运城。时值11月中旬,正当我军清扫城东外围据点,准备登城之际,蒋军胡宗南急调钟松、罗列四个旅增援运城。我军为了打援,于15日撤出了对运城的包围。

文以战日记摘抄

十一月十日 第二纵队大会。王震司令员号召大家学好四大技术:投弹、刺杀、射击、做工事。

十一月十五日 行军过董家庄,离运城仅20余里。行80余里至安邑南之界村。敌人从陕县、平陆来三四旅增援,钟松、罗列来。我亦加紧部署计划歼灭敌28旅。

十一月十九日昨日上午,13团撤出战斗,马村未攻下,伤亡200余人。随13团去顺头,陕州城野炮轰来。敌机也骚扰,连打机关枪。

文以战回忆摘抄

战争中总有风险,可能“昨暮曾为人,今朝在鬼录”。1945年一次孝义战斗,夜间攻城,我同12团二营教导员并肩伏在一个地坎下面。只觉火光一闪,教导员被重迫击炮击中,腿炸断,抬下去失血过多,当天牺牲。炮弹身边炸开,声音之大造成耳朵失聪,我没听到声音。

1947年保卫延安的蟠龙战役,打扫战场时,我随旅部马参谋长去蟠龙。行进中马参谋长突然停步下蹲,说:“地雷!”这种地雷是踩爆型的,抬起脚就炸。马参谋长沉着处理,用旁边的石块压住不致抬起。如果爆炸,我和他性命难保。

1947年12月下旬,独四旅住闻喜整训,因离垣曲不远,九年间文以战与家乡无任何联系,部队准他回家。

文以战家的院落是村西第一户,他伫立门外迟迟不入,久久凝思、断垣残壁、满院杂草、一片狼藉。九年兵连祸结,害得民不聊生。天将黑到外婆家,舅妈泣不成声地说:“你大舅被日本兵杀死,你父母病故,一个烂席裹尸未葬,一个还浮厝在龙头沟的一孔破窑洞里。两个妹妹早已出嫁,你哥哥在中条山和日军作战,中央军失败,尸横遍野,是死是活,谁也不知……”      

笃志从教 为国育才

1948年元月中旬,父母埋葬之事办妥,部队转移,去向不明。文以战不愿丢弃革命工作,日行百余里,到河北邢台北方大学,演奏了京剧曲牌“夜深沉”,被收到该校艺术系。8月份,该校与华北大学合并,他被分配到中教部直属,由延安“保小”等3个干部子弟小学合并的华北育才小学任教师。次年,随中央进京,校址设在先农坛,校名改为北京育才小学。

文以战分到育才小学不几天,北方局为他联系上了原独四旅的工作关系。部队的意见是“能归队最好,党籍、军龄均可接续,若愿意教学也可以,只是组织关系半年多了算自行脱离。”他再三考虑,党籍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固然重要,但新中国即将成立,需要人才去建设和治理。相比之下,孰重孰轻,昭然若揭。同时他还记着《礼记·学记》中的古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和“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宋·胡瑗《松滋县学记》)的道理。故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循循善诱,启智明理。

1951年末,他被借调教育部参加了起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回校后向校长提出要求,由教六年级语文改教从小学一年级识字开始,校长应允。在6年的教学时间里,他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课本内容到学生学习接收的实际,以及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在反复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总结编写出了两篇讲稿范例,《<老实话>和思想教育》《我们班的卫生工作》,3篇有关课本改进的商酌问题,《当前长课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中年级常识性课文教学的一些情况》《论小学语文改进问题》。这些文章在《育才校刊》和《北京教育》上发表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会议上做了介绍,后又被收编在教育部小学司《教学经验》一书里。为此,引起了不少学校老师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为建国初期的学校开辟了蹊径,拓宽了路子。为此,前来育才小学参观、学习和取经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

1954年,他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初版6.4万册,再版两万册。这本书主要是介绍他在育才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实践,很有借鉴价值。为了学生学写汉字的需要,196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汉字的笔划和笔顺》一书,初版5万册,有两种外文版本。此书已出版近60年了,现仍然在使用中(以前在“谷歌”,现今在“百度”,都可以查到)。这本书是根据汉字结构的四关——笔划、笔顺、部首、偏旁,讲了30多种笔划,10余项笔顺规则、40种结构形式,80多个部首,800多个偏旁,是当时的通用字表6000余单字的最详尽分析和介绍。这两本书发行量之多,说明了在文化教育上推动力之大。

1966年8月,“文革”开始,随夫人单位的搬迁,他也来到嘉峪关市在酒泉钢铁公司总校当了教师。10年中,他虽然没有住过牛棚,但也受过批判。“文革”后,他努力工作,力争补上被贻误的工作和时间。1973年,他随几个同志一并参加了嘉峪关市办的师范班,培养了三期中小学教师,解决了当地有生无师的燃眉之急。1978年调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开的课是《现代汉语》《中国语文》教材自编,主要是文言文,开研究生的专课是《文字改革》。他在26年的教学中,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研究生,总结出了不少教学经验,培育出了难以计数的有用人才。

竭智尽力 编书存知

1953年5月,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抽调大批教育干部编写教材的决定,并明确指出,教育部物色人员后,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调动。还说:“这么重要的工作,30个编辑太少了,增加到300个人,也不算多。”当他得知各条战线高级知识人才奇缺,无人可编写教材时,又做出部署:“宁可把别的摊子缩小一点,必须抽调大批干部编写教材。”这就是上世纪50年代初大部分知名学者进京被不知情的人传为进京赶考的奇事。当时调京的顶尖数学家是华罗庚,语文是吕叔湘,英语是许国璋,地理是竺可桢,物理是严济慈。真是全国学者名家智慧的凝聚。毋言而喻是毛泽东主席对全国中小学教材重视的一大盛事,集全国名家,凝聚全社会智慧编写中小学教材的盛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的重视。由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重新组建,调中教语文室蒋仲仁来当主任,随之调进来的编辑有陈伯吹、袁微子、文以战、陆静山、钟华、刘永让、黄秀芬、张田岩等。人教社领导叶圣陶、辛安亭、朱文叔,都是有名的语文专家。人员配好后即开始了“教材大会战”,不久就编写出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全学科的统编教材。文以战负责编写的是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练习》第一册和初级小学课本语文《教学参考》,是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用书。

小学语文课本每隔三、四课就编一个《练习》,练习的主要内容和项目是字、词、句、标点符号等,教学大纲的规定非常详细,要求也非常严格。就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课文,再扩写、缩写、重写、改写使之得到牢记、发挥和应用。这一套语文课本是解放后第一次人教社自编的,1953年动笔,1954年反复试教试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1955年全国通用。由于文以战工作认真勤奋,精心细致,领导常让他任责任编辑,即一本书从材料到成书,甚至于校对都是他负责。如此劳累、责任重大的编辑工作,他默默无闻地在人教社一干就是12年。

1977年,他在兰州市编写了一年的小学生乡土教材。1980年,他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借调参与编写了《新编小学生字典》。此书系教育部接受全国政协会议提案,指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叶立群、陆静山为主编,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需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很受欢迎,荣获了多项殊荣。后又参与黄伯荣主编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上、下册及参考书;并与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劲共同主编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大学教材《中国现代史》。

老当益壮 服务统战

1956年,文教社中共总支统战委员蒋仲仁,建议他参加了文教社的九三小组,是北京西四颁赏胡同九三中央直属,同志们学习、开会都在一起,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认识不少大家和学者。如元曲专家隋书森、九三中央办公厅主任青来藻、书法巨匠启功等。

1984年民主党派恢复活动,甘肃九三省委主持工作的是一位中共党员,遵胡耀邦指示撤回,九三学社中央得知他在兰州,就推荐他去接替,任副秘书长主持甘肃九三学社日常工作。他忠于共产党,热爱共和国,埋头苦干,乐于此事,积极开展工作。在6年时间里甘肃省九三学社成员由130多人发展到760余人,在组织机构上原仅有兰州分社和玉门小组,到甘肃省九三学社省委会玉门九三学社委员会,除陇东,陇南外,在各地区都有了九三学社委员会的组织。在落实政策中为陈时伟、左宗杞等几位大学老师平反。

文以战15岁投笔从戎,历经革命烽火,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百废待兴亟需人才时,他又解甲从教、从编辑,苦心孤诣地在人民教育事业上作出了光辉的业绩。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