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治涛
发布时间:2022-12-14 14:40:37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我们世世代代都靠种地生活,没有了土地,我们还能干个啥?靠啥生活?我不同意流转土地!”
“我也不同意,我家的地里还有祖坟。”
在华池县山庄乡尚湾村协商议事会上,村民代表言辞激烈。因为有着深厚的土地情结,村民们大都不愿将土地流转给食用菌产业园。
为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山庄乡尚湾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但由于部分群众顾虑多,认识不足,不积极配合,给产业园建设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为了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尚湾村政协协商议事会依靠基层民主协商平台,邀请县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涉及土地流转的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多次组织协商议事会成员协商土地流转、群众务工、园区建设等事宜,为园区建设和正常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香菇产业是个好项目,咱们村上有资源优势,产业园是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优质企业,技术成熟,销售稳定,带来的经济效益比我们种地要好的多,大家不要着急否定,我们邀请到了县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可以听听他们的解释。”村支书丁忠原耐心地解释。通过反复协商,问题全部得到解决。在园区菌棒生产线地段有一户刘姓村民的祖坟需要搬迁,由于这户群众属于当地老户,户大人多,意见不统一,村协商议事会组织人员逐一入户协商,为大家讲政策、讲实情,讲发展、算收入,最终全部同意搬迁祖坟。同时,协商议事会邀请乡贤能人、利益相关方多次现场协商、达成共识,以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在尚湾村流转土地186亩,建成了第一批四季出菇棚89座,将高原香菇落户到华池。为了解决失地农民的收入问题,村协商议事会同企业、合作社多次开展会议协商,研究解决群众务工事宜。决定优先吸纳失地群众进园务工,签订务工协议,按劳计件、灵活务工、多劳多得,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形成规模,产业园共建有四季养菌出菇大棚196座,菌棒生产车间2个、保鲜库6座、菌种研发中心2个、菌菇实验中心和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各1处,年生产香菇菌棒162万棒、滑子菇菌棒38万棒、露天木耳500万棒,种植羊肚菌20亩。目前,园区业务已扩展到山庄、林镇、城壕3个乡镇5个基地,研发成功了3类5种“华池号”香菇品牌,今年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600多人,创造务工收入和入股分红1000多万元,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同时,乡党委、政府积极扩展对外销售市场,今年7月份,12吨“华池号”高原香菇先后出口至日本、加拿大,创汇7.2万美元,开辟了华池首次出口创汇的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