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永新
发布时间:2022-12-14 10:00:00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向前进,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概念。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发表,全面回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程,总结了这一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介绍了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形式和成功经验,有力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自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建立阶段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孕育于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辛亥革命后,中国照搬西方议会政党制度,总统、内阁、国会、宪法频繁变换,造成严重社会动乱。1927年后,蒋介石集团实行一党专政,打击和迫害民主进步力量,激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界民主人士强烈反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40年3月6日,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出: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这也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雏形。
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纷纷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正式确立。
第二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1956年9月,中共八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写入大会决议。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八字方针”扩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确立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格局。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严重挫折。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民主党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表两次重要讲话,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载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六大以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三阶段:丰富完善阶段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完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大力推进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充分体现了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2013年年初,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对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作出最新科学论断,是多党合作理论的重要创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断,使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为加强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南和实践遵循。
中国近现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总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重要功能,实现了执政与参政、领导与合作、协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这一制度自正式确立以来,走过了70余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嵌入当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与政治过程,在实践中展现出独特魅力和鲜明优势,显示出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
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三、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下的履职实践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人民政协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下面,我以民进为例,谈一谈民主党派在新型政党制度下的履职实践。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民进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实践中,作出了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历史选择,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并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成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参加者,担负着管理和建设国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奋斗的重任。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
这一时期,民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进秉持“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治理需要,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基本政治制度。
作为人民政协的一员,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重要要求,充分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思想认识新提高带动履职尽责新作为!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