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短视频

深化秦文化研究 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 常 戍 光明日报社副社长

发布时间:2022-09-02 16:42:03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研究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历史、考古及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论述。特别是今年5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继续推进、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有因有革、返本开新,推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甘肃历史文化悠久、类型多样、底蕴厚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甘肃有关部门对于秦文化研究、对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高度重视,作出了许多努力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次会议的举办,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觉和主动的担当意识,又呼应了近年来学界关于秦文化研究的热点、重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周人兴起陇东,秦人崛起西陲。作为“关陇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早期周文化和早期秦文化,与甘肃有着不解之缘。周人、秦人融合关陇区域的多样文化,并以之作为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相继建立了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周、秦王朝。特别是以农牧并举、华戎交汇为特征的秦文化,奠定了自先秦至隋唐陇右地域文化的基本形态和格局。

秦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是东方史乃至世界史上的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于统一政治格局的定型,秦的创制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秦为何能够一统天下,又为何短祚而亡?人们回顾秦史时,往往会追溯到秦人从立国走向强盛的历程,对秦文化的品质和特色有所思考。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的深入推进,考古新发现对秦史重要情节的揭示,对秦文化重要特征的认识,在公布新信息、发表新实证的同时,也开启了新路径、提示了新线索。对于早秦的研究已经成为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涌现了诸多成果。

当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对于“秦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要以此次盛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好相关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宣传工作。比如,深化秦文化的来源、秦人的发展线路、秦早期社会组织形态、秦文化的尚武倾向与实用主义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全面了解其复杂面相与演进脉络。比如,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周秦文化、史前文化、丝绸之路等遗址调查、发掘、保护工作以及考古成果发布及资料收集整理出版。比如,大力推进历史学与考古学的深度融合,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寻根追本、究根求源,整体认识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从根系到主干的基本面貌,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揭开早期中华文明的神秘面纱、书写中华民族五千年“家谱”,破解中国文化基因密码。比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融媒体技术,做好秦文化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使之走进寻常百姓家,发挥更大社会效能……这些都有赖于学术界、文化界和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不懈付出。

作为中央党报,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思想文化为宣传报道特色,是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阵地。创刊73年来,光明日报既是新中国思想文化事业的忠实记录者,也是新中国思想文化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始终十分重视历史研究、考古发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道,我们的史学、国学、文学遗产、文化记忆等周刊版面,以及文化和教科新闻版面,还有光明网和新媒体端口,长期聚焦中华文明探源和包括秦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研究,及时报道重大考古发现、学术研究进展,努力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多年来,我们与甘肃有关部门和学术机构保持良好互动与合作,对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及历史文化研究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刊发了《甘肃古代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等一批好文章、好成果。特别是,前不久我们还刊发了欧阳坚主席的宏文《秦文化的天下观》,在学界和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今后,光明日报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为秦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的研究传播,为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搭建更大平台、作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崔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