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学君 董硕
发布时间:2022-06-29 16:43:11 来源:民主协商新闻网
《铁道游击队》是作家刘知侠创作的一部发生在山东西部铁道边反映抗日军民英勇斗争的享誉中外、国人几乎妇孺皆知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书里的芳林嫂,是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有人物原型且不止一个。在谈到这部文学创作时,刘知侠曾说:“芳林嫂这个人物是在抗日战争中,帮助过铁道游击队的对敌斗争的,她是为此而吃过苦的;并在战斗中做出贡献的妇女典型。你有这样的经历,那样做了,你就是芳林嫂,刘二嫂、老尹同样也为铁道游击队的战斗受苦,做过贡献,他俩也是芳林嫂。”这三位芳林嫂原型人物名叫刘桂清、郝贞、黄学英。“帮助铁道游击队斗争,为此而吃苦,并在战斗中做出贡献的妇女典型”还有张华德、苗隆卿、袁洁茹、王脉凤……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投身血与火的抗战中,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郝贞:宁死不屈的“时大脚”
郝贞,1916年出生在山东临城(今薛城)常庄镇六炉店村,家无垅地,靠捕鱼过着贫苦的生活。郝贞自幼常跟父母和姐妹去微山湖上捕鱼捉虾,未得裹脚。18岁同临城的铁路工人时福友结为夫妻,人见她脚大便叫她时大脚。1940年为日寇抓去兵营做饭的丈夫,无故被日军抓捕杀害。郝贞满怀仇恨,参加了“临城抗日情报站”,成为一名交通员。家变成了铁道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站,她负责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洗衣、做饭、侦察敌情、递送情报和掩护伤病员。大队长洪振海和队员们十分同情她的悲惨遭遇,经常给予赈济,并教育她为抗日多做贡献。1941年12月的一天下午,洪振海带领5名铁道队员来到六炉店村,与化装到六炉店侦察的日军特务队长松尾等4名特务遭遇。洪大队长发现敌情后,刚要冲过去,敌人却先朝他开了枪,他躲过子弹,迅急带领队员隐蔽在胡同里,施以分散包围战术,活捉苏克辛等2名特务,其余特务弃枪夺命而逃,快到村头时,正遇上放哨的郝贞。敌人从她身边穿过,郝贞一时束手无策。“时大嫂,快扔手榴弹!”郝贞听到洪振海的高喊,便急急忙忙掏出手榴弹甩了出去,却忘了拦弦儿,手榴弹没有爆炸,让松尾等特务当了漏网之鱼。《铁道游击队》电影里的芳林嫂(秦怡饰),扔手榴弹没响就是用的这个情节。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郝贞与日伪军巧妙周旋,为铁道游击队当了7年多的交通员,其间虽因叛徒出卖,两次被敌人抓捕,受尽了百般折磨,但她始终不向日寇屈服,表现了一位中国妇女宁死不屈的坚贞气节。
黄学英:英勇不屈的“大老殷”
黄学英,山东临城古井村人,生于1906年。日军侵占临城时她已40多岁,丈夫姓殷,大家即叫她大老殷,是铁道游击队的情报员。普通的长相,常挎油条篮子,衣衫油腻,邋里邋遢,走街串巷,日寇和汉奸都不注意她。古井村的伪军小队长宋芳亭倾向抗日,熟悉敌情,她做通工作,使宋于敌人内部为铁道游击队提供情报。她还常常掩护其他交通员出色完成党的秘密工作任务。后来,因汉奸告密,怀疑她暗通铁道游击队,把她抓起来交给日军小队长松尾,在黑暗潮湿的屋子里,受尽了日寇的侮辱和毒打,但她坚不屈服,整整被关了13天。日寇不给饭吃,她硬是把一件破棉祆的棉花全吃光了。后来日寇用尽各种酷刑也无法让她供出情报,便把她拉出临城东门,捆到一棵槐树上,牵来日本狼狗。狼狗张着血盆大嘴疯狂扑来,但到了近前,闻一闻却又退回去了。狼狗接连扑了5次都没下口。围观的人都说大老殷命大,狗不吃她。哪知她是受尽酷刑又在牢房关得太久,身上散发出了难闻的气味,连狼狗也不愿下口。日寇看着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大老殷,觉得再也活不成了,就牵着狼狗走了。好心的乡亲把昏迷的大老殷解救下来,经悉心治疗和照料,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后继续为铁道游击队做事。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她妥善安置,给予生活补贴,黄学英得以安度晚年,71岁逝世。
苗隆卿:智护“图囊”
苗隆卿,又名苗龙青,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赣榆。抗日战争时期,苗隆卿与丈夫陈东林一起参加对敌斗争,成为一名忠诚的交通员和战士,人称机智勇敢的“陈二嫂”。
苗隆卿家住微山县微山岛,当时是地下交通站,接待各级党组织和铁道游击队等抗日武装领导人,为党组织传递情报。同志们在屋里开会,苗隆卿在门外放哨,多次机智地掩护同志们脱险。1939年春的一天,中共沛滕边县委书记王洪磊等人正在苗隆卿家开会。突然,听到村西湖面上传来日军汽艇的马达声,陈东林迅即引导王洪磊等人到村外隐蔽。
谁知他们从村里撤离得太急,王洪磊所带的装有中共沛滕边县地下党员和铁道游击队党员名册、联络地点图和党内机密文件的提包(当时称“图囊”)及部分枪支未能带出。“图囊”一旦落入敌手,后果将不堪设想。王洪磊心急如焚,命令通信员小刘火速赶回陈家去取。小刘急速潜回到陈家门口,可是已经晚了。小刘躲在草垛后,看到陈家院内一群日本兵正在到处搜查,小刘急得团团转,意欲冲进去与敌人拼命。这时,他看到一个日本兵把鸡追进窝里,正要伸手到鸡窝里抓。苗隆卿忙对日本兵说:“太君,鸡窝里脏,我来给你抓。”说完伸手把鸡抓出来,交给日本兵。
日本兵和同伙很快去往别处搜查了。小刘赶紧进入陈家,急切地问:“‘图囊’呢,二嫂?”苗隆卿到大门口向外边看了看,见四周无人便领着小刘到鸡窝里取出手枪,又到茅厕内的灰堆里扒出了“图囊”。看到完好无损的“图囊”和枪支,小刘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才放了下来。原来,苗隆卿发现“图囊”和枪支没带走,没容多想,就赶紧把它们藏了起来。
王洪磊等人回到了苗隆清家中,捧着完好的“图囊”,心中激动万分,哽咽着说:“二嫂,您可立了大功了!”
刘桂清:意志坚强的“刘二嫂”
刘桂清,1899年生于沛县大屯镇徐楼村。18岁与临城常庄镇刘庙村青年刘应奎结为夫妻。1939年秋,她在临城铁道队的引导下从事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为铁道队搜集传递情报。1940年7月经孙茂生介绍,刘桂清与铁道游击队政委杜季伟、大队长洪振海取得了联系。于是,刘桂清的家就成了铁道游击队的地下联络交通站。1942年,沛滕边县办事处主任王墨山遭敌追捕时,跑到刘桂清家,危急时刻,刘桂清机智勇敢地将他扣在一口缸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刘桂清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奔波于铁道游击队各部之间,传递机密信息和军事情报。同时利用各种关系为铁道游击队筹集钱款,购买枪支弹药和药品等。她积极从事抗日活动,搜集传递情报和站岗放哨,教育鼓励3个儿子参加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的领导在她家集合开会和休息,伤病员在她家救护、养伤,都被她照顾得无微不至。
1941年5月和1942年7月,刘桂清曾两次被敌人逮捕,受到惨无人道的折磨,皮鞭、老虎凳、烙铁、灌辣椒水等酷刑都没能让她屈服,始终保守着党的机密,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新中国建立后,刘桂清曾任为济南槐荫区政协委员,经常为青少年学生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铁道游击队英勇打鬼子的故事,深受欢迎。刘桂清晚年与刘知侠、王志胜等保持着长期的革命战斗友谊,刘知侠曾专写一部中篇纪实小说《芳林嫂》,献给这位意志坚强的刘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