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天地

为锑冶金事业奋斗一生的赵天从

作者:陶诗秀

发布时间:2022-04-11 14:50:15

赵天从(1906—1995)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1937年初,赵天从被公费派遣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专攻冶金。1939年,他谢绝了留英国或去南美洲工作等聘请,从中缅公路辗转回国。他在资源委员会钱昌照那里了解到抗战急需锑时,请求派往地处国民党正面战场前线的湖南,组织锑的生产和外运。

赵天从从临时首都重庆赶到湖南冷水滩。这里刚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几千吨准备外运的锑锭在一场大火的高温下,熔到一起,发灰变黑。在对这批废锑进行检测之后,他认为有办法挽回部分损失,当即向重庆方面建议就地设厂,将废锑回炉精炼。

湖南是世界锑的主要产地,华昌公司自1908年起就从法国引进了挥发焙烧法炼锑技术,但设备和工艺落后,只能炼含量在99%以下的锑锭,而国外需要的纯锑则要求达到99.6%以上。赵天从的建议很快得到重庆方面的重视和批准,任命他筹建纯锑精炼厂,并担任厂长兼工程师。他不顾敌机轰炸扫射,带着工人紧张施工,改造了几间民房作厂房,挖了一个山洞作仓库。特别是从设备制造到各项工艺流程的构想,耗费了他的大量心血。

在偏僻之地的乱世孤灯下,赵天从因陋就简,研究出的吹碱氧化法精炼纯锑新工艺,第一次把锑的成色提高到99.8%,达到当时国内外的最高水平。国内各炼锑厂纷纷改用此法,锑品质量普遍提高,中国锑免检行销国际市场。这项发明至今仍在国内采用,被通称为“赵氏炼锑法”。

1947年,赵天从被调到湘中冷水江,担任锡矿山工程处主任。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勘查锑资源,发现矿山经无数小矿主掠夺性的开采,资源浪费严重。各矿区沟壑相间,只有蜿蜒山道相连。为此他现场巡视,指导开采。

当时国民政府对私营锑矿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每月资源委员会从南京发密电给赵天从,告知变动着的收购价格,赵天从痛恨国民党的腐败,始终不肯参加国民党。锡矿山上上下下都议论:“来了一个赵青天,铁面无私,两袖清风。”

1949年春夏之交,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打响后,中共地下组织了解到赵天从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派地下党员颜述之等出面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利用工程处主任这一特殊身份,组织工人护矿,使矿山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多年来,他对共产党表示钦佩,便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在地下党的帮助下,他把全矿工人组织起来,成立护矿委员会,以抵制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抢劫和破坏,保护矿山资源和设备。   

8月初,长沙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追击,一支解放军的部队经过锡矿山。他应地下党的要求,取出全部库存银元资助了解放军。当时,国民党白崇禧部主力仍死守邵阳、衡阳一线,负隅顽抗。从长沙败退到邵阳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派建设厅长率一队枪兵窜到锡矿山,企图抢运矿上库存的几百吨纯锑。

受战争的影响,几千名矿工的家庭已穷得锅底朝天,赵天从急中生智,一反平日忠厚老实的作风,以要钱运锑为借口,向国民党湖南省政府讨了个公函,带着两名助手风驰电掣地直奔广州。

国民党政府已从南京逃到广州,赵天从找到资源委员会的临时办公地,对那些最后还想搜刮一笔钱财的官员“郑重”禀告:“锡矿山还存有几百吨纯锑,若能拨出一笔经费,马上就可以运出来。”这批诱人的财富,使那些人垂涎欲滴,当即交给他6万元金元券。赵天从将金元券兑换成5万块银元,装入5口木箱,从广州空运至衡阳。然后又换乘一架仅6米长的小飞机,自己与一名助手押运,迎着硝烟,擦树低飞,摇摇晃晃地降落到已空无一人的邵阳机场。

当时,国民党大小官员纷纷携带钱财逃往海外。如此时赵天从卷款出国,后半辈子可以坐享清福。但是,他的广州之行,是为矿山和工人的,即使要冒生命危险,也要把这笔救命钱带回。晚上伸手不见五指,远处传来稀疏的枪声,他独自一人坐在木箱上守护,派助手进邵阳城找那位“等待运锑”的建设厅长,弄来一辆军车,不顾兵慌马乱,硬着头皮闯到新化。在这里,他们遇到连续几天的激战,10月1日,锡矿山解放,10月5日,新化县城解放。赵天从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将5箱银元一块不少地运回工程处,分发到全矿职工手中。上千人绝处逢生,至今仍在传诵着赵天从这段传奇式的“虎口夺银元”的经历。

1950年初,赵天从被人民政府委任为锡矿山矿务局的副局长,带领全矿职工掀起了生产高潮。不久,即调他到北京,先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高级工程师和北京工业学院教授。1952年10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时,他又被调回湖南。11月1日,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矿冶类专业合组的中南矿冶学院(今改名中南工业大学),在长沙岳麓山正式成立,赵天从任冶金系教授,开始为发展我国的有色冶金事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赵天从有了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的用武之地,他和几位教师一起,编写了一批有色金属冶炼新技术、新方法的小册子,并将部分新技术、新方法转入生产性试验。其中,贫汞矿沸腾焙烧和硫铁矿烧渣氯化焙烧提取钴这两项技术,属国内首创,为处理低品位矿料和工业弃渣找到了新途径。他又提出采用汞齐冶金制取高纯金属的大胆构想。由于汞齐冶金污染较大,不利于工人的健康,他改用湿法冶金来代替火法冶金。

过去,由他从国外带回的炼锑和制取锑白的技术,均是火法。后来,他以湿法探索控制污染提取金属的新途经,揭开了我国炼锑技术史上的新篇章。在大量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他与冶金系教师一道,又研制成功了氯化水解法,由硫化锑精矿直接制取锑白新工艺,1986年被誉为湖南省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87年又获部级一等奖,并获专利权。在综合利用上,还完成了湿法炼铅、残渣浸取黄金等国家项目。

多年来,赵天从坚持黎明即起,直到夜阑人静,总是坐在那张旧的写字台前,弓着腰辛勤笔耕,著书立说。他以英、俄、德、日、法文版书目编纂而成的50万字的《查阅外文冶金文献参考资料》、62万字的专著《锑》和以其主体部分译成英文出版的《锑冶金》陆续问世;他还主编了14卷计350万字的《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和两卷计80万字的《重有色金属冶金学》,并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矿冶金学卷》的撰写和编审工作。

赵天从一生侧重研究有色金属中的锡、锌、汞冶金,其成就最大者首推锑冶金。1988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一届钨、钛、稀土、锑冶金和材料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赵天从已82岁,仍用流利的英语宣读了《中国锑的生产》,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他那熔60年生产、科研、教学经验为一炉的理论著作《锑》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后,获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被专家誉为“一部锑的小百科全书”。


责任编辑:唐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