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商议政

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后疫情时代文旅复苏的排头兵

——省级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聚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作者:邱瑾玉

发布时间:2022-04-08 11:07:10

“春光依旧明媚,诗与远方不会遥远。”4月5日,省文旅厅发布清明小长假全省文化旅游市场简况,全省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市州旅游市场以一日游、短途游、城郊游、乡村游为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引领文旅复苏的排头兵。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1.31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90.33亿元,分别恢复至疫情前的103.2%和114.8%,显著高于国内旅游的整体恢复比例。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乡村游将迎来新机遇。对此,省级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文化挖掘、环境建设、精品打造、市场规范等方面,为我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游质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乡村游何以火爆?

清明节后,兰州气温迅速蹿升,皋兰山上的农家乐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走进一家院落,找一片树荫下落座,泡一杯茶水,点一份柴火鸡,劈柴在炉膛中燃烧,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

后疫情时代,出国游几乎停滞,跨省游也需考虑各方面因素,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城市周边游、乡村游、农家乐消费开始出现井喷。日前,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甘肃省文旅厅共同编制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1)》显示:2021年,我省乡村旅游市场消费热度总指数月均值为112.99点,同比增长27.33%,并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107.79点)。大数据显示,省内客源占比超过八成,兰州、定西、天水、临夏、平凉等地贡献了六成以上的游客量。

省民盟、省民建在有关提案中认为,进入后疫情时代,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聚集型的城市旅游需求逐渐被空间更宽松、人流更稀少、空气更新鲜的乡村旅游所替代。同时,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周末出游成为了新时尚,近郊游大多围绕乡村游展开,春秋看花海、夏天露营烧烤都是热门项目。

记者在跟随省政协调研组调研时也发现,去年以来,我省着力打响做亮“陇上乡遇”乡村旅游品牌,实施特色旅游村镇、农家乐、精品民宿品牌工程,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由此不难看出,我省乡村旅游已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引领甘肃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乡村游还有哪些短板?

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育打造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品牌,但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省民建指出,全省大多数县区的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着特色不够鲜明、旅游产品单一、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观赏性项目少等问题,缺乏“拿得出、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农家乐、农家客栈建设标准低,接待能力不高。这也导致了目前发展乡村旅游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力度不够大。省民盟也指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打造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张掖市为例,这几年,该市通过全面实施“双十双百”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屡屡拿下了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国字号”品牌。但在省政协委员、张掖市副市长娄金华看来,仍然还有诸多不足和差距。她在提案中指出,张掖市乡村旅游同样存在乡土气息逐渐淡化、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杨晓波、马健在提案中认为,我省在一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没有将环境特色、地域特色、人文特色、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开发利用不足,导致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游如何发展?

未来,围绕“规范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乡村文化挖掘、环境建设、精品打造、市场规范等全面提升将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利契机。

在乡村文化发掘方面,省民盟建议,应用活村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在农家特质、乡土气息、文化内涵上做文章。省民建建议,应重视对乡村历史、乡村传说的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复活传统民间故事。省政协委员杨枝良建议,应立足我省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优势,通过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民盟建议,应重点加强对乡村道路、停车场、数字化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深化。省民建提出,应加快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购物中心、餐饮服务、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村容村貌改造等建设进度。娄金华委员建议,省上应建立专家服务团联系市州指导服务制度,推出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机制,把引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全省引进人才管理范畴。

打造旅游精品方面,省民盟建议,应依托特色林果、中医药、戈壁农业等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公园、休闲农庄,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品牌和休闲星级示范企业。省政协委员马健、杨晓波建议,应发展体验式农业、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共享农庄”新模式,开启沉浸式“夜游”新体验,延长游客体验时间,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投融资建设方面,省民盟建议,应坚持市场为主导、企业做主体,积极探索“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省民建提出,应由省政府牵头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用于奖补旅游示范村的建设,协调地方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市场规范方面,省民盟建议,应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业态、服务质量等级等相关标准制修订,构建乡村旅游标准体系。省民建建议,应由省文旅厅牵头,以县区为单位分类分期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村干部、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者、乡村旅游讲解员等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技能。

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美丽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为代表的优质旅游供给将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崔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