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商议政

厚植沃土兴万木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省工商联及部分政协委员聚焦营商环境建设

作者:张柳

发布时间:2022-04-06 10:11:17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去年我省开展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活动,一年中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1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在兰州新区、金昌经开区、玉门市开展“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

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省营商环境还需改善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仍有不足。2022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直面企业烦恼,找准服务梗阻,坚决疏通堵点、解决痛点、攻克难点,以营商服务“软环境”催化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对此,省工商联、政协委员聚焦该主题提交相关提案,积极为持续优化我省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这几年省上出台了多项惠企政策,使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得到有效疏通化解,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便利度明显提升。但从政策落实效果看,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省政协委员闫杰说,某些惠企政策上下“一般粗”,基层在落实过程中难以执行,加之政策门槛高、普惠面小,企业较难享用。他举例说明了该情况:“就比如国家鼓励工业用地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弹性方式出让企业,然而因金融机构对弹性土地抵押认可度不高,造成企业意愿随之降低,这项政策也发挥不出实效。”

惠企政策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实落地。闫杰委员建议,应聚焦便利化,分级成立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协调省上行业主管部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将更多高频审批服务事项例如企业用地、建筑许可办理等,纳入“甘快办”平台,进一步合并、精简、减少、优化办事程序和业务流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全程网办”和“一次办成”转变。

蔡根泉委员在《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提案》也提到了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这一问题。他表示,或可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营商环境状况进行评估,让政策和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政策尚未取得理想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普及率不高,企业对政策的了解不深。希望能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文件应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同时,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重要政策措施,做好宣传和解读,引导广大干部、具体办事人员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实操实练。”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企业是市场主体,是林中鸟亦是水中鱼,最能感知营商环境的变化。省工商联认为,营商环境的评价应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主体地位,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由企业和群众说了算,将市场主体的实际感受作为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主要依据。

当前,我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用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及第三方主导完成,尚未形成市场主体直接评价机制。省工商联在《关于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的提案》中提出,应建立甘肃省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进行甘肃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问卷调查,并上线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开展问卷调查,能够实时收集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举报平台,则可让市场主体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电话、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平台也应实现自动将问题转有关部门办理这一功能,做到投诉举报、交办处理、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等全流程网上办理。”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各个门类。省政协委员王明寿、瞿金叶就分别立足不同领域,从小切口入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明寿委员表示,依法健全规范地方政府偿债工作机制,加大财政约束力度,硬化预算约束,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企合作营商环境。

他说:“目前我省政府投资项目、公益性项目数量多,受财政资金约束影响较大,各市州政府通常采用以财政资金返还的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实施项目投资建设。但项目建成后,由于财政资金短缺,无法按照事前约定返还项目投资及收益,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对此,他建议,各市州政府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债务梳理,探索以现金回购、资产抵顶、股权合作、资本运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存量债务置换。同时,全面编制债务预算,严格按照“有约必履约,有债必偿还”的原则,妥善处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防止“新官不理旧账”,充分履行政府投资主体责任,将政府债务纳入财政计划和年度专项预算,把“政府的钱袋子”和政府信用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社会资本对政府的信心。

瞿金叶委员则从优化公共资源处置行业规范、减少行业领域行政垄断方面入手,提出了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公共资源处置行业属于专业性较强且准入门槛较高的领域,我省能够参与公共资源处置的单位较少。但随着甘肃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公共资源处置领域成交额也在逐年递增,近年来我省公共资源处置交易量已达400亿元/年,市场空间巨大。”她建议,为进一步实现公共资源处置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希望政府能加快完善市场企业准入机制,取消行业行政文件指定性垄断,让企业通过合理化市场行为开展公共资源处置业务,为需求客户提供更加“阳光”的服务,有效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营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崔莹